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性別教育研習心得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外表看起來給人感覺成熟穩重,其實處事還是有點毛躁,好像也沒那麼世故圓融;做事粗中帶細但是有時又會忽略細節;有理想目標,但進取心似乎不足;尊重女性,但有時又會有一點男性沙文主義的人
我出生在高雄獅甲,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妹妹,小時候因為家中經濟並不寬裕,記憶中爸媽為了生活總是忙碌的工作,日出而做,日落才回到家打理家中的生活,家中的經濟大多是仰賴父親辛苦在建築工地做鐵工來支撐,母親因一方面想賺些錢貼補家用,另一方面要兼顧照顧妹妹和我,選擇工作的地點通常不是在離家不遠的私人小公司,就是拿些手工半成品在家加工。父親除了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外,舉凡家中比較粗重的工作或者需要爬高修電器,鑽低修水管等也都是父親一手包辦;而母親平日下班則是將家中的繁瑣工作挑起且總會在父親下班前親自下廚將晚飯準備好,假日則和父親將平日累積未處理的家事分工處理好。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妹妹和我,從小就被訓練要獨立且要分擔一些家事,例如疊衣服、洗碗。當我升上國中後,母親就教我買菜煮飯,甚至有一陣子母親因為工作加班的緣故,家中的晚飯還是由我來掌廚的,至於好不好吃就不大有印象了。
小時候家中的生活經驗讓我當時有關性別的觀念大概是:男生(父親)是比較強壯的,比較粗重的工作應該承擔下來,而女生(母親、妹妹)相對是比較柔和的,需要被保護,且家中的家事他們應該做較多,我只是幫忙協助的角色(男性主義種子已埋在心中)。進入中小學後的想法雖然有一些改變,但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國小到國中當時教我的老師大都是女生,而他們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式給我的感覺大抵也是如此,舉例來說,小時候老師分配工作時,掃地、擦低處玻璃的工作大都分配給女生,而搬桌子、拖地、擦高處玻璃的工作幾乎都分配給男生,再加上當時家中因為妹妹對讀書比較沒有興趣,母親便會要求其多負擔一些家事,而讓我有多一點時間準備課業,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更讓我早期對兩性的認知停留在「性別刻板化印象」中(男性主義種子發芽茁壯)。但是到了高中、大學階段,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變,因為我發現周遭的男性(包括我)除了在體格上較強壯外(大多數),其他各方面的表現並不見得就比女同學來的優異,甚至有的男同學也具有一些在我的傳統認知上屬於女性特質的心思細膩、感性等特質,反過來有的女同學也具有一些在我的傳統認知上屬於男性特質的主動進取、理性等特質,當然這樣的改變也跟當時我正在學習如何跟異性相處以建立和諧的兩性關係及社會開始強調女男平等有很大的關係,相對的也提供一個讓我省思兩性關係很好的機會(男性主義的省思)。
現在的我覺得我自己有幸在女性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可以藉由尊重女性(如母親、妻子、同事)來得到相對的尊重與支持,所以我很樂於去尊重女性,歡迎她們共同來承擔、分享生活、工作或者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相對也可減少傳統對男性的沈重負擔與期望。其實周遭有太多的例子證明男女其實在互相尊重、充分溝通的環境下都能的到很好的發展,反而是那些過於強調男性主義的人恐怕不但得異性的支持也得不到不到同性的共鳴。我想時代的進步如果個人的觀念不能與時具進,很容易被丟進歷史的灰燼中,幸好我很努力也很願意去更新自己的觀念,最後謝謝黃老師能給我再次自我省思得機會,也感謝老師的包容,謝謝!感恩!




學務與輔導學分班 黃建源

生命的故事(生命教育研習心得)

噹!噹!噹!噹!窗外傳來陣陣上課的鐘響,林老師正在辦公室內一面批改著聯絡簿一面想著如何協助班上阿傑解決心中的困擾。這時忽然看到班長匆匆走來喊著「老師,阿傑又不見了」,林老師起身一面想著阿傑最可能躲的地方,同時問著班長剛剛發生了什麼事。經過班長的一番描述,林老師知道又是因為跟同學玩鬧過火,產生衝突後躲起來哭泣。這樣的問題已經發生過幾次,林老師馬上知道要去哪兒找,果然就在樓梯下的角落裡發現了阿傑。
阿傑是個天真、頑皮,但確不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大孩子。國一開始就常因為跟同學玩鬧衝突而情緒失控,林老師於是將其轉介輔導室蔡老師尋求協助。蔡老師是個很細心的專業輔導老師,在與導師深談後馬上安排與阿傑晤談。經過一番瞭解後,蔡老師發現其問題行為背後其實有一段令人心疼的故事。小時候阿傑常看到父親一不高興便對母親拳腳相向,長期耳濡目染其父親的暴力行為。五、六歲時父母因故離異,其跟著母親生活,但不久母親又再改嫁而將其丟給外祖父母照顧,雖然後來有將其接往同住,但這樣的變化讓阿傑心中認為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又不要他,強烈的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於是便充滿內心,加上祖父母隔代教養在觀念上的落差及繼父在管教上常以負面、諷刺的字眼來訓斥等,致使其感覺在家中得不到溫暖。小學時便逃學、流連網咖,甚至還逃家,上了國中更是一生氣便有暴力行為出現而與同儕產生衝突,但在衝突後其內心又很矛盾,所以常躲起來哭泣。
經過與阿傑幾次的懇談與瞭解後,蔡老師發現其實阿傑的心地非常善良,他也不喜歡生氣而用暴力解決問題,但是每次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時,他的心中浮現的卻是兒時父親用暴力來處理事情的記憶,雖然他隱約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好,但自己卻無力去改變。於是蔡老師和導師林老師商量後決定一面從阿傑的繼父及母親著手,請其試著去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並配合多用鼓勵性的字眼來增進親子間的關係以消除阿傑長期心中的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一面從阿傑身上下功夫,除了利用各種輔導技巧來導正其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抒解情緒的唯一方式等不正確的觀念,並提升其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且多製造機會讓阿傑去表現其熱心善良的一面,從中學會去幫助他人以獲得同學的認同。在經過蔡、林二位老師一年多的努力後,現在雖然阿傑有時難免還是會因為玩鬧而與同學產生糾紛,但他似乎已經學會如何去抒解自己的情緒,已經不會再躲起來哭泣,這樣的進步看在二位老師的眼裡都覺得很欣慰。
「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過,內容除了生動刺激外,印象讓我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句話──『生命總會找到他的出路』,我想這句話用在很多地方都很貼切,但是上面的故事中阿傑生命裡如果少了二位老師的關心與協助,或許找不到出路去面對美好的人生,所以老師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如果能用愛、關懷與包容來關心孩子,那孩子一定也會用改變與進步來回報。
正修科大 學務與輔導學分班 黃建源

正向管教研習心得

學務與輔導學分班 黃建源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有個朋友向我介紹了一本書,書名「正面管教法」,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李美華譯,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因書名剛好跟這個學期所修楊老師的課相同,故特別引起我的興趣。仔細閱讀後發現書中不僅提供教師班級經營的理論基礎,也闡譯課堂情境脈絡與場景的管教案例、策略與活動,值得讀後透過相互討論與分享,進而產出比較符合本國文化與學生需求的管教方法,尤其書中提到:教師必須學會在「放下鞭子,不體罰,不口出惡言,不傷孩子的心,不進行不當管教,更不羞辱孩子的情況下,也能將孩子教好,成為孩子喜歡、終生難忘的好老師」的觀念,對於一個從事教育工作者,有如醍醐灌頂,特別值得去省思。
常言道:一句好話,可激勵一個人一輩子;一句損語,也可讓一個人痛苦一生,言語的暴力已是如此,更何況是肢體的暴力。對於學生的輔導管教,教育當局曾提出要學校要「多教少管」,意謂要多一些正面教導,少一些負面的管訓,以學生的頭髮或服裝儀容為例,教師可以身作典範,教導學生一些生活美學的知識或實作的技能給學生,來取代訓誡或懲罰,不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的行為,也可以減少正面衝突的發生。在學校中教師負有輔導管教學生之義務,而輔導管教指的應該就是正向合法的處罰,而非負向不合法的體罰,故正向管教是值得鼓勵教師應用在班級經營上。
修習楊老師的課不僅讓我有機會好好自我檢視一番,也期望自己能夠在教育現場營造一個「友善、尊重、支持、肯定」的正面管教情境。談到正面管教如何應用在班級經營之前,首先了解管教的定義及懲罰的區別,引用「正面管教法」一書序言中對「管教」所下的註解是指教導或訓練一個人,無論現在或未來,都懂得遵守規則和行為規範。以下所列正面管教的原則、管教與體罰的區別、與教室的運用等,分項說明如下:
一、正面管教的七項原則:
1.重視孩子的尊嚴。
2.發展正面的社會行為。
3.鼓勵孩子盡量主動參與。
4.重視孩子的發展需求和生活品質。
5.重視孩子的動機和生活觀
6.確保公平(平等和零歧視)和正義。
7.促進團結和諧。
從以上的七項原則可以看出,正向管教強調以孩子為中心,非常重視孩子的人權與尊嚴,及導引其正向的行為,並在公平、正義、無歧視的環境下正常發展。
二、管教與懲罰的區別:
管教是:
1. 告訴孩子哪些是正面的行為。
2. 讚美或獎勵孩子的努力以及好的行為表現。
3. 孩子遵守規則,是因為他們討論過、認同的規則。
4. 前後一致、堅定的引導模式。
5. 肯定、尊重孩子。
6. 非暴力的語言或行為。
7. 採取的回應方式和孩子的不當行為有直接、符合邏輯的關係。
8. 孩子的不當行為如果造成別人的損失,必須有所補償。
9. 回應方式的選擇,考量過孩子的個人能力、需求、環境和發展階段。
10. 孩子學到如何內化自我的管理。
11. 傾聽與示範。
12. 把錯誤當作學習的機會。
13. 針對孩子的行為,不是孩子本身,是你的行為錯了。
懲罰是:
1. 只告訴孩子不可以表現哪些行為。
2. 嚴厲回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3. 孩子遵守規則是因為受到威脅利誘。
4. 控制、羞辱、和貶抑的手段。
5. 否定、輕視孩子。
6. 暴力與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
7. 採取的回應方式和孩子的不當行為不相關,而且不合邏輯。
8. 孩子因傷害他人而受到懲戒,但是沒有賠罪或補償對方。
9. 回應方式的選擇,沒有考量孩子的環境、能力、需求和發展階段。
10. 只會教孩子陽奉陰違。
11. 不停嘮叨,導致孩子將我們的話當耳邊風(忽視我們;不聽我們的話)。
12. 強迫孩子遵守不合理的規則,只因為這是你吩咐的。
13. 批評孩子,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你笨死了;你錯了!
從上可以看出,正向管教著重在教導孩子遵守規則和行為規範,並內化為自我管理的行為或習慣,而大人在型塑這些行為或習慣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手段或方法,也一樣是非常正面的管教方式,如重視獎勵、讚美、肯定、尊重、傾聽、能與孩子討論、並能注意個別差異等正向管教模式。
三、教室裡面正向管教的步驟:
1. 描述適當的行為:如請同學午休保持安靜。
2. 清楚說明原因:安靜的教室讓人感到舒服、適合休息,吵鬧的環境令人討厭、
無法休息。
3. 必須進行確認:同學瞭解為什麼要保持午休的安靜嗎?
4. 強化適當的行為:公開表揚同學好的表現。
以上的作法不但可讓孩子覺得他是班上的一份子,同時也肯定他為班上所做的努力,對凝聚班級同學的向心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打造接納友善的學習環境,是學校很重要的一項工作,亦即學校、老師要能接受學生的差異性,尤其國中學生的異質性高,學校的教師或行政人員要能以非暴力的管教方式,逐漸邁向零體罰的境界,積極正向地處理學生在校園或教室所發生的行為問題,採用正向、具體、有效的措施,不再以鞭打、謾罵、命令、威脅、羞辱的懲罰方式處理學生問題,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時空的轉變,過去體罰可以被接受的時代,畢竟已經過去,邁向零體罰是一個重視人權的社會不可擋的趨勢,期待自己也能調整觀念,與時具進,同時也再次感謝楊老師的開導與啟發。感恩!!

附註:參考資料
小港國中96學年度學校評鑑資料,劉見至校長 正面管教法(200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李美華譯,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

精進教學研習經驗分享


如何善用紙筆評量來精進課堂教學能力


楠梓國中教務主任
黃建源
97.10.24